什麽是貧困?(二)

對貧困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們就可以談應付貧困的對策。目前世界各國大多以福利政策和社會保障去應付貧困問題,而這兩種政策都是為改善貧困人士的財政狀況而設的。而增加能力這個更深遠的目標則主要由公共教育和醫療負責。在社會整體發展的問題上,國家都可以採取不同程度的工業政策,而環保政策、能源政策也會對國家長遠的資源問題有重大的影響。換言之,國家的每一項政策都貧困與平等問題有關,要思考如何「扶貧」,我們其實是在想我們想要建設一個什麽樣的社會。

先說福利政策。前已經言之,福利一般來説是針對某些人的需要,用財政補貼的方法讓他們有最低的維生能力。這個政策的問題是,它可以定下一個很嚴格的要求,做成只有少數人才能取得輕微補助的問題。有些時候,領取福利的人必須在去工作取得額外收入和領取福利間作出選擇:領取福利條件過高的話就等於提高貧困人士的邊際稅率,減少貧困人士增加收入,改善自身生活質量的能力(絕大多數人都不明白或完全沒想過這一點,建議閲讀鏈結中的文章)。故此,領取福利條件太嚴格的話其實就會跟福利政策本身的目標自相矛盾。更寬容的福利政策能有效地減少貧困人士的生活壓力,更好的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生活質量的能力。

社會保障則是一種社會性保險制度。政府向所有人收取保險的費用,當一個人生病、失業、退休的時候,政府就可以利用保險金為這人提供一定的金錢補助或所需服務。在西方國家,保險金的來源主要是「工資稅」,由雇員與雇主各自承擔一半。收取到的稅金會投放在由政府獨立機構運作和管理的基金中作投資用途,確保保險金不會因爲通脹而貶值。「社會性保險」也有幾個運作方法,像香港的強積金,它雖然是明文立法,強制所有有收入的人必須交出收入的一部分作爲「保障金」,但強積金最多只是強制儲蓄,因爲它只容許交款人領取自己的一份儲蓄,而保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出現事故的人將會接受沒有出現事故的人的補貼。任何保險都是這樣運作,這裡並沒有不公平的問題。

因此,真正的社會保障其實是一個財富轉移機制,中下階層人士出現風險的機率(低收入的工作穩定性較低,失業機會較高;低收入的工作容易帶來更多更嚴重的職業病,健康水平較低)遠比富裕人士高得多,他們使用社會保險的金額與機會就會更多。而且,社會保障的支付額會有一個上限,交錢多的人(高收入)並不一定能領回全數保費,而交錢較少的人(低收人)卻可能領取多於他「投保額」的保障金。因此,高收入人士會補貼低收入人士,使得中、低收入人士本來要用上大部分財產購買,甚至不能購買的服務,例如器官移植手術,現在只需要付出小量的錢(保費,收入很低的就連保費也不用付)就可以獲得。

同樣原理,教育政策和不以醫療保險運作的公費醫療都有財富轉移的組成:政府用稅款建學校、醫院,聘用教師和醫生,使所有人都可以免費或低價獲得這些服務。如果我們認爲只有「赤貧」的人才應該獲得公帑補助,免費教育和公共醫療又算什麽呢?爲何這些服務同樣對高收入人士開放(他們用不用又是另一回事)?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沒有這些政策,今天的中產人士有多少會活在貧困之中?先不考慮人道因素,單說經濟,假如政府不使用公帑聘用教師和醫生,這個社會的總需求一年會減少多少?在一個經濟體之中,你的支出就是我的收入,要思考政策–考慮要不要補助貧困人士就是一個政策問題,不是一個道德問題–就必須要考慮整個社會的福祉,所以我說考慮扶貧政策其實是考慮「建設一個什麽樣的社會」。

現代的福利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始於「大蕭條」的年代,當時因爲經濟受到外來刺激而出現資金斷裂的問題,全世界的企業要減債,「去槓桿化」,大量減少投資和人手,因而造成大量失業。缺少福利與社會保障體系,失業的人就一下子陷於貧困之中,因此經濟體失去大量需求,使得經濟陷入嚴重的衰退之中。如果當時有福利與社會保障,失業與陷於貧困的人就能得到政府的補助,為他們提供收入,需求就不會減退得如此嚴重,經濟就不會陷入衰退的惡性循環。因此,強而有效的福利與社會保障體系有保護經濟的作用,對低收入人士增加一點福利對社會所有人都有好處。

一個不平等的社會是一個不穩定的社會,經濟發展也不可以持續,容易受外來的刺激而引致大幅波動。富人獲得大量財富,但因爲邊際遞減定律的關係,他們將財富反饋到社會的比例比中下階層的人要低。富人的需求再多也會有個限度,滿足了基本消費後,他們會將其餘的收入用於對本地經濟影響力較低的地方:投資海外、儲蓄、出外旅遊等。相對地,低收入人士的會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滿足生活所需,而他們的消費場所都會在社區與社群範圍之内,也就是說,他們的收入有很大部分會變成其他中下階層的收入;貧困人士的收入增加,中小企業就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對富人徵更重的稅,用這些稅款來補貼低收入人士並非「仇富」或「社會主義」(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麽),而是在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平等是一件值得投資的事情。

因此,「扶貧」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福祉,並不存在「佔用社會資源」的問題。香港政府每年都有這麽多盈餘,將這些錢儲起來並沒有太大的用途。這麽多錢,用於幾個大型基建項目也用不完,更何況基建也會面對邊際遞減的問題。反之,將部分盈餘投入發展人類資本(human capital),就可以增加社會所有人,尤其是貧困人士的能力(agency,不是ability),既可以幫助他們脫貧又可以增大社會流動性,整個社會都會受惠。下來再討論增加人類資本的方法。

(待續)

本篇發表於 發展, 社會心理, 科學知識, 經濟學, 政治與經濟, 月旦評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2 Responses to 什麽是貧困?(二)

  1. 引用通告: 什麽是貧困? | 中華人文主義者協會

  2. 引用通告: 什麽是貧困?— 山中 | 主場新聞博客群(測試中)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