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學」?

香港的罷課有口號叫「罷課,不罷學」,罷課我們清楚是什麽,至於什麽是學,好像沒有太多人深究。在罷課活動公開講課一環中,所謂的「義教」,許寶強指根據海德格的説法,認爲學習真正的意義,「是一個『獲得回應』的過程,是面對外來陌生的東西時,我們勇於面對之,消化之思考以往我們為何無法學習」而我不認爲這個說法能有效的解釋什麽是「學習」。如果「學習」衹是回應陌生的東西,那重覆練習一樣動作,同一樣的技能,那麽軍隊的演習,運動員的訓練,都不是在「學習」了,因爲這些動作技能對他們來説都毫不陌生都是已知,并可能演繹得很完美的。如果「學習」是思考以往我們為何無法學習,這就沒法説明到底「什麽是學習」。

如果我們觀察大自然,我們會發現大部分複雜的生物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心,這份好奇心促使他們探索身邊的過程,讓他們認識所身處的世界。這種好奇幫助他們獵食、尋找水源、避開危險,也就是說,好奇心能幫助物種生存和繁殖下一代,所以物競天擇的過程偏好能夠探索身邊環境物種:能夠作出適當反應的,就越能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去。也因爲如此,好奇心成爲大多物種的共同特徵。

而好奇心也有負面的一面。設想有一以植物維生的動物,他對身邊的植物都非常好奇,每見一種都要吃進肚裏嘗嘗味道,我們可以想像到這物種很快就會吃到毒物而中毒身亡。同樣道理,一種動物過多的離開棲息地去探索陌生的環境,他就會面對各種各樣他無法事先得知的風險:猛獸襲擊、缺乏水源糧食、天氣變化等等,他的生命也將是非常的短暫。

因此,演化除了爲物種帶來好奇心,它亦同時讓物種面對不確定狀況時產生恐懼,藉此讓物種進行冒險探索之餘也能謹慎的面對新事物,兩者相加起來就能最大的提升物種的生存機會。人類也是一樣,雖然現代人類(智人)擁有比地球上其他物種更能思考複雜、深遠問題的思考能力—所謂的理性,利用這種能力我們可以利用證據和邏輯找出規律,因此可以利用各種方法避免或減少風險。與此同時,演化也在我們身上留下「不理性」的烙印,很多人會對不懂得、新鮮的和與自己既有想法不一樣的事物產生排斥和抗拒之心,不管這些事物在證據和邏輯上是如何真確。所以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反西醫、反科學、反疫苗、反核能、反資本主義(即反整門經濟學,而不是針對特定的經濟問題,亦不留意現代經濟學對這些問題的論述)等等。

心理學將上述這種認知錯誤稱爲「確認偏見」,有這種偏見的人會衹挑選自己中聽的論述,全然不反面證據和事實如何。從演化角度去分析,這種心理之所以出現是因爲恐懼在演化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面對不確定狀況,因恐懼保守會比冒險進取更爲有利一些。在遠古時代,一個很細小的錯誤,例如看不到猛獸在附近的樹林中,都會導致動物的死亡,所以腦袋更傾向於發出在沒猛獸的時候看到猛獸的信號:錯誤的警號比看不到猛獸更爲優勝。這也是人類很多會看到「鬼怪」,或者奧丁的容貌出現在麵包上的原因,人類的演化過程和社會活動造就了我們在不存在的規律中看見臉孔的傾向。

在遠古時代,讓恐懼蓋過理性可能是比較優勝的生存策略,但到了現代,要應付人類現代社會的問題,我們就要必須要讓理性戰勝恐懼,充分的利用科學思維去分析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切切實實的認識現實,好讓我們知道什麽行爲對現實會產生有什麽影響,而不是想當然認爲「某事必然就是這樣,我們必然要這樣做,因爲我們信仰什麽」。確認偏見、盲目的信仰、莫名的恐懼是進步的阻力,它們會讓人漠視現實,使人作出不切實際的決定。

明白這點,我們就可以回答「何謂學習」這道問題。學習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我們知道什麽是現實,并我們在現實中尋找應付問題的正確辦法。世界、大自然、宇宙有一定的規律,從規律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麽是不變,什麽是可變,因此我們獲得知識,知道行爲對客觀世界與什麽影響。同時,我們也要留意確認偏見,清楚知道我們的既有想法可能會有盲點,可能會跟現實不符,因此我們需要花時間精力去發先盲點并剋服之,絕不能假設自己所提出的必然就是「真理、道路、生命」。換言之,學習就是改變和改進,停滯不前,無理地固守一點的,就是沒有學習的緣故。

軍人和運動員的訓練也是一樣。通過重覆的練習和測試,他們可以發現動作和行動有什麽缺陷,什麽是可變和不可變,找出過去的錯誤,藉此提高動作和行動的效率。同時,訓練的過程和肌肉記憶也能讓他們磨掉恐懼和思想盲點對行動的限制,當面對挑戰時,他們就可以從容不迫將通過訓練所獲得的戰術知識展現出來,有效的應付當時的挑戰和危機。讓一個沒有跑過馬拉松的人去貿然參賽,他可能就在比賽初段全速往前跑,結果用盡氣力不能完成賽事;但一個飽經訓練的老手就懂得如何保全力量,知道在哪一階段發力,如何保持身體呼吸步伐的協調,這樣他才可以用最佳的時間完成賽事。也就是說,衹有「學」并不足夠,對學過的平時還要不斷的鍛煉和反思。所以有「學」就必須同時有「習」。缺少鍛煉,不管平時對所學怎麽能言善道,如何説得天花亂墜,在緊急關頭也必然是一籌莫展。

追求民主不也是如此嗎?

本篇發表於 社會心理, 科學知識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